三個多月來,每個週末搭高鐵連結台北高雄,
心情是期待趕快到達目的地(或是不得不離開出發地),
好一陣子,搭乘交通工具只是一種過程。
兩週前和榕子坐火車到台北,
依偎著親愛的人乘坐火車,放慢速度,
看著窗外一幕一幕的西部風光,
忽然感受到好久沒有的渡假心情,
因此想起半日遊侯硐那次的味道。
* * * *
去侯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,
去年10月,還過著想請假就請假的恣意生活,
禮拜五午後,榕子和我各請半天,
相約在台北火車站。
買了7-11的便當隨興地坐下來吃,
背後的臺北縣政府(當時還是臺北縣)看版,
恰恰好是侯硐的觀光廣告,寫著吳念真的話:
「歷史 人文 風景 寧靜
我們去的那天,侯硐真的很寧靜,
雖然遊客稀少,我們卻在車站遇到毛毛阿姨夫妻,
我們剛到,而他們正要離開。
為什麼地名又叫「侯硐」又括號「猴硐」呢?
這問題,我們在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「願景館」得到了解答。
因為當地有個大群猿猴棲息的山洞,早期被命名為「猴洞」,
但這裡產煤礦,礦坑有水非常危險,因此改稱為猴硐,
後來政府覺得猴字不雅,地名又改成侯硐。
就是醬。
我們先到願景館拿折頁、看短片,認識整個環境和歷史。
然後跟著折頁地圖,
開始散步參觀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各個礦場景點。
我們的散步路線是從猴硐車站出發,
在車站對面的願景館、旅遊資訊站、遇煤場稍作逗留,
然後沿著柴寮路的人行步道和壺穴地型向東。
經過內店仔,來到瑞三本坑,
參觀完瑞三本坑附近的烘砂室、礦工浴室、礦工宿舍,
折返過復興橋,走猴硐路,
經過瑞三運煤橋照相。
然後繼續走猴硐路抵達猴硐國小。
小朋友都放學了,工友先生不太情願讓我們進去校園。
最後,走甕仔潭橋回到柴寮路,
參觀完煤礦博物園區,
我們才去火車站天橋後方的熱門貓街玩貓。
貓村是個沿山形成的小聚落,
我們看到兩三撮帶著專業相機的人士在拍攝貓咪,
天色漸暗,我們在貓村只待一會兒就離開了,
大概是我對貓咪沒有愛吧?
在貓比人多的的山中小鎮待太晚還是會怕怕的。
猴硐很適合悠閒散步,
就算不是愛貓人士,煤礦博物園區也可以閒適慢遊半天,
或者搭配一日票玩鐵路平溪線也不錯。















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