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婚禮有太多恩典,一言難以蔽之。

所以就從成長MV開始好了。

 

我們的理想婚禮,一定要放一段成長MV

雖然這是不成文習俗,卻總是讓婚宴賓客最快認識新人的管道。

 

自從看過阿軒的成長MV(笑中帶溫馨的驚豔之作)以後,

我們更加堅定打造一個屬於我們特色的成長MV的決心。

 

一般成長MV不外乎男女雙方的家族與成長背景,

有些梗第一次看到覺得有趣,後來就麻痺了。

(例如:分割畫面同時呈獻新人雙方類似的成長背景)

有些MV大費周章動用一堆臨演,雖然呈獻好效果,

卻得大大傷荷包跟時間,這對婚禮凡是想自己籌備的我們來說,

又太過夢幻。

 

我們最怕的三種MV,一種是運用大量動畫,偏偏動畫又畫不好;

這種都沒照片或只有婚紗照的,不是我們想要的內容;

另一種是畫面切換都沒問題,但是背景音樂千篇一律,

(例如:每次婚禮都要聽到一次啷噹六便士的Kiss me

到最後感動都變成洗腦了@.@

還有一種同樣也會洗腦的,就是自以為酷或幽默的註解,

看完以後除了「俗」沒有第二個形容詞。

 

有那麼多障礙橫在我們眼前,還要作出我們風格的MV,談何容易?

 

還是要一步步來。

 

所以雖然預備婚禮瑣事一堆,我們各自還是找了時間,

跟爸媽翻出相簿,找尋適合的照片,順便勾起美好的回憶。

 

成長MV有一點困難在於,不知道要先生「台詞」再找「照片」,

還是要從照片中拼湊出靈感。

我起初走前者,發現十分困難,因為要什麼沒什麼,

這麼一停滯停到有點沮喪。

(因為知道有那麼一件事卡著,偏偏很多事情又都只做了一半時)

 

後來端兒扛下大任,我也決定先篩選一些照片後再來想串場,

總算開始有些進度出現。

 

MV的長度也是我們十分在意的一點。

超過五分鐘,我們嫌太長;一旦開始選照片,又很想什麼都放幾張,

於是進入了取捨地帶,偏偏這又是我的罩門之一。

 

我們採取的是保守的「三段式」:男生、女生、兩人故事。

為此我還寫了一段從單身到交往的白話詩,

本來還想用到婚禮程序單,不過最後因故作罷。

但這提供了第三段很好的素材。

 

再來是我很在意的背景音樂。

就在婚前幾個月,某次帶電影欣賞時我又看了一次《來跳舞吧!》

裡頭噴淚指數破表的插曲The book of love

Peter Gabriel滄桑的歌聲中,愛意娓娓道來。

 

我還蠻想用這首歌當背景的,只是很怕變成Kiss me第二,

所以左思右想後還是放棄,也沒在婚宴上獻唱。

 

而高中以來蒐集了一堆動漫配樂,到了關鍵時刻卻都派不上用場,

很想讓久石讓、川井憲次、大古幸、岩崎琢、増田俊郎等人尬一腳,

但似乎我比較有愛的都是偏向哀愁孤傲的音樂走向,

反而純粹浪漫風的音樂很難留下印象。

 

直到我瀏覽CD架上,看到那張得來不易的《同感》原聲帶,

一放給端兒聽,就決定是它了!

端兒喜歡鋼琴伴奏,《同感》裡頭的配樂也是鋼琴伴奏居多,

想當初我念韓語系,有機會從系辦借一些無字幕韓國電影回來練聽力,

看完這部片以後,整個人覺得韓國片也不賴呀!

不過在台灣,更多人熟悉的應該是由全智賢主演的《觸不到的戀人》,

後來被美國買版權翻拍成《跳越時空的情書》,

由基努李維跟珊卓布拉克主演,說實在的,我覺得還是韓版好。

 

但這兩部都是好結局,硬是跟留下淡淡哀愁的《同感》不能比呀!

 

停!我的癮頭又犯了。回到正題。

 

我用四段配樂剪輯,配合時間長度跟片段,效果意外地好。

最後只剩下影像轉換的技術工作了。

這一切感動的再現,都要歸功端兒的表弟幫忙。

他不但抓住我們想要的感覺,甚至還更上層樓,

在串場之間作出了許多變化的巧思,在我們意料之外。

 

說了那麼多,都不及眼見為憑。

以下,是榕子與端兒的成長MV,請慢用: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tsta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